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G20集团大阪峰会上的会面受全球关注,这也象征着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贸易战暂时休战。中国和美国回到谈判桌上商议或给市场带来小片的喘息空间,但全球成长问题依旧没解决。
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继续成长成为高收入经济体,或者因为贸易紧张局势和其他复杂的国内反风,拖累成长。
过去40年来,中国经历3个显著成长;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、1990年代的税制改革,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。这些渐进式的改革,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最大贡献者。从1978年至2018年,中国经济成长平均每年超过9%,人均收入达9723美元,2018年外贸总额达4.6兆美元。
中国目前的增长仍然强劲,但自2010年开始大幅放缓。面对国内生产力下降、人口老化和国内储蓄下降的影响,中国经济正寻找能实现未来成长的方向。进一步改革推动中国高质量的成长仍有很大的空间。
对中国而言,要晋身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,必须点燃3部经济成长的引擎。这不是新发现的成长来源,但却长期被视为至关重要的领域,至今仍有很大的改革和改进空间。
第一个带动增长的引擎是推动深化制度改革,改善商业与监管环境,加深与全球市场的整合。
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世界经商环境指数,中国在190国家的调查中排名46,相比香港排名第4、澳洲排名18和科索沃第44名。
深化制度改革需要中国和其贸易伙伴维护多边贸易体系,同时要探讨有关的体制该如何改革来迎合新的贸易和投资流动。有鉴于目前面临去全球化、不断上涨的保护主义及全球的“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混乱”,这一改革是迫切和具挑战的。
尽管全球的未来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,但中美暂时休战有助推动双边增长,惠益全球经济。
为了改善经商环境和鼓励投资,中国政府已将增值税从16%调至13%。这政策虽然导致今年首半年政府税收下降,但预计将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有所增长。财政政策要有显著改变和影响,可配合削减官方利率,推动成长,这方式已有多个经济体采用,包括澳洲,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。第二个成长引擎是继续为全球革新和海外投资敞开大门。
过去40年来,中国的商品、资本和劳动市场已在不同程度上自由化。但中国需要继续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,以此鼓励全球在研究、革新与商业上的合作。这方面有多个已承诺的行动方向,例如,中国新的海外投资法,在外来直接投资(FDI)批准程序上加上“不干预”原则,同时提高对侵犯商标者的处罚。在金融服务领域,解除外国人持有本地银行的限制,外国保险公司也允许开展业务。
这些政策帮助中国增强了外来直接投资(FDI)的吸引力。无论如何,中国外来直接投资还有很大潜能。当国内储蓄下滑时,外来直接投资更显为重要,新的外来直接投资将有助维持国家经济成长。
第3部引擎是中国释放其人力资本潜能,为全球人才作出贡献。中国需要克服因贫富不均造成的人民之间教育和技能的显注差距。
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,中国的经济仍缺乏人力资本。中国的就业人士(年龄介于25至64岁)只有约25%有具备高中或以上教育水平,相比之下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成员国,75%的劳动力具备高中水平。
中国在政策上,需优先投资教育与培训,推动人力资本革新与知识为基础的成长。这方面可加深与国际伙伴,例如澳洲的合作,目前,中国学生已占澳洲国际教育出口收入约3分之1,即352亿澳元(244亿美元)。
尽管面对国内外的挑战,只要落实正确的政策,将能激发中国巨大潜能,达到高素质的成长,继续迈向转型成高收入经济体的目标。但是,中国需要进一步强而有力的改革和积极融入全球市场。
借习近平的一句话,中国将需要“挑最重的担子,啃最硬的骨头”以启动成长的引擎,迎向前头的挑战。启动上面所讲的3部引擎是需要坚决的政治勇气,在改革和成长的政策上没有捷径和侥幸。
Ligang Song 是澳洲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系的中国经济课程教授与总监。
Yixiao Zhou 是澳洲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系高级讲师。
Luke Hurst 是 Asialink Business 研究与资讯总监。
此文是根据2019年发布的ChinaUpdate研究,将于7月12日,由ANU’s China Economy Program推介。
文章来源
East Asia Forum
https://www.eastasiaforum.org/2019/07/11/stoking-theengines-of-chinas-next-growth-wave/
作者
Ligang Song, ANU, Yixiao Zhou, ANU, and Luke Hurst, Asialink Business